“反复高烧40多天,换了好几种抗生素都不管用,真以为要熬不过去了!”82岁的李爷爷(化名)现在说起这段经历仍心有余悸。谁能想到,让他几度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罪魁祸首”,竟是一颗藏在体内的泌尿系结石。
高热四十天查不出病因 小结石竟是“幕后黑手”
前些日子,李爷爷突然出现寒战、抽搐,还伴有腹泻和呼吸困难,体温一下飙升到39℃以上。家人紧急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检查显示感染指标大幅升高,血液中培养出“产酸克雷伯菌”,CT也提示肺部感染。医生诊断为“菌血症、重症肺炎”,随即展开抗生素治疗。治疗后李爷爷体温恢复正常,可出院仅三天,高热、寒战再次袭来,此后一个多月里,他反复发烧,多种抗生素轮番使用却收效甚微,精神日渐萎靡,连饭都吃不下,家人急得团团转。
随后,家人带着李爷爷转诊至陕西省人民医院西院二病区。了解到患者的复杂病情后,治疗团队没有盲目更换抗生素,而是第一时间组织多学科会诊,对他全身系统进行细致排查,终于找到了关键线索:李爷爷泌尿系统存在多发结石,右侧输尿管内卡着一颗1.4厘米的结石,右肾已出现积水。进一步的血培养与尿培养结果显示,两者均检出同源的“热带念珠菌”。病根就此查明——输尿管内的结石堵塞尿道,导致尿液排出不畅,滋生的真菌、细菌进入血液,引发反复高热和脓毒症,这才是他40天高烧不退的根本原因。
展开剩余65%老人结石易“隐身” 这些信号要警惕
“老年人泌尿系结石太会‘隐藏’了!”团队医师解释,年轻人结石发作常伴随剧烈疼痛,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对疼痛的敏感度下降,很多时候仅表现为轻微腰酸、乏力,甚至毫无症状,这些表现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劳累所致。加上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发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更易被其他疾病“掩盖”,从而导致漏诊或延误治疗。而结石一旦长期滞留造成尿路梗阻,极易引发肾积水、反复尿路感染,严重时会发展为脓毒血症、肾功能受损,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找准病因后,治疗方案迅速明确。第一步,团队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李爷爷使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他的体温很快恢复正常;第二步,邀请泌尿外科医生会诊,通过肾脏造瘘手术引流堵塞的尿液,及时减轻肾脏压力;第三步,待李爷爷感染得到控制、身体状态稳定后,采用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将结石打碎并取出,彻底清除了“病根”。
“一颗小结石也能引发大危机,老年人和家属一定要提高警惕!”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病院副院长、西院二病区科主任尚亮教授提醒,除了腰部酸胀,若老人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食欲下降等情况,需警惕泌尿系结石伴感染的可能。
治疗方面,并非所有结石患者都需手术,直径小于6毫米、症状轻微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通过每日饮用2000-3000毫升水、配合适量运动及药物辅助排石,定期复查即可;若结石较大、梗阻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考虑手术,其中输尿管镜碎石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多数老年人,经皮肾镜碎石术则适用于更复杂的结石,但对患者心肺功能有一定要求。
预防泌尿系结石,尚亮建议记住这几点:一是多喝水,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能减少尿液浓缩;二是不憋尿,及时排尿可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残留和结晶形成;三是合理饮食,适当控制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以及菠菜、坚果、巧克力、浓茶等富含草酸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盐饮食,避免过量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四是适度运动,避免久坐,助力小结石排出;五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做好会阴部清洁,防止细菌逆行感染;六是定期体检,每年做一次泌尿系统B超,特别是有结石病史的老年人,能及时发现“沉默”的结石。
医生强调,老年人泌尿系结石虽隐匿,但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加强筛查、及早处理。家人若发现老人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排尿异常或身体状态下降,应及时送医并详细说明病史,必要时进行泌尿系统专项检查。科学预防、及时诊治加细致护理,才能为长辈的健康保驾护航。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马相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炒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