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举行授衔大会,咱们军队选出了十位大将和十位元帅。不过评选刚开始那会儿,大将其实是定了14位的。
名单公布后,有四名同志主动放弃了大将军衔。而这四个人里面,最先放弃的就是李先念。
李先念是我军杰出的指挥官,他历经过长征的洗礼,还参与过西路军的西征,并且在解放战争刚开始时,也投身到了中原突围的战斗中。凭着他的丰富经历和赫赫战功,当个大将绰绰有余。
不过很多人都不清楚,李先念的一位合作伙伴,在55年的时候仅仅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猛虎一般的虎将】
这个只拿到中将军衔的人,其实就是李先念以前的搭档程世才。在红四方面军时,他们俩就已经是一起打仗的好兄弟了。
程世才一参军,就成了李先念手下的兵。那时候,李先念已经是团政委了,而程世才只是个军营里的新兵蛋子。
李先念这样高度评价程世才:“程世才同志就像一只勇猛的老虎,是个了不起的战将。”
说程世才打仗时的那股劲儿,这话真说到点子上了。他个子瘦长,性情直率,在部队里特别受欢迎。最关键的是,一到战场上,他就变得异常勇猛,跟他平时的样子完全两样。
他当兵还不到一年,就从普通战士提拔成了排长。这有李先念的看重,但更关键的是,他自己立的战功已经足够了。
他不仅打仗时不怕死,而且在出谋划策上也相当有本事。他指挥军队特别勇敢,喜欢出奇制胜,经常能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地区后,很快就被川军包围了。1933年,田颂尧指挥着六万多人的军队,分三路向我们发起了猛烈攻击。
田颂尧是四川的地头蛇,他很不希望我军呆在四川。毕竟他的地盘不大,我军要是留在那儿,肯定会让他觉得受到了威胁。
因此,我军一进入四川,就老是被当地的势力骚扰。跟其他人比起来,田颂尧的部队人数多,围剿我军也更起劲。
敌人已经向我们发起攻击了,我们当然得展现点真本事。不过那时候,我们兵力少又不强,很难跟敌人正面交锋。
就因为这样,敌人对我军没太提防。田颂尧虽然带了六万大军来,但他们太想立功,急着往前冲,大军都没聚在一块儿。
战前会议上,大家都觉得应该先退一步,找个好时机再跟敌人干一架。可年轻的程世才不同意,他说敌人那13个团太心急,这正是咱们的好机会。
他自告奋勇,要求带一支队伍悄悄绕到敌人后面,找机会打败他们。程世才的这个提议,徐帅很赞同,于是把这项重要任务交给了他。
有人原先以为,他只不过是个团长,却妄图打败敌人的13个团,真是心比天高。但结果证明,他的战略思想确实非常超前。
【年轻的军长】
到这时候,程世才在军队里开始慢慢显示出他的才能。1935年,他年仅23岁,就已经当上了红军的军长。
他以前的领导李先念,那时候正好是他的政委。这么年轻的军长,明显以后会有大出息!等长征队伍到达延安,毛主席还特意会见了这位年轻的军长。
毛主席以前就听过他的故事,并且很看好他以后的成就。那时候,中央红军里也有个23岁的军长,后来这个军长还当上了开国元帅呢。
要是照原来的路子走下去,程世才就算当不上元帅或大将,混个上将的头衔应该也不难。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程世才的未来变得不确定起来。
这件事说的是我军历史上那次壮烈的西路军远征。程世才担任30军的军长,而30军是那次西征的主力部队之一。从踏上西征的征途开始,30军就一直在不停地打仗。
那时候西路军面临的情况相当棘手,中央做出去西边打仗的决定时,参与的可不止徐帅带的那支队伍。
徐帅率领的队伍,是最早一批渡过黄河的战士。他们之后,中央本来还打算派第二批部队过河,但敌人的干扰打乱了我军的计划。
虽说胡宗南在解放战争那会儿打得不太行,但刚出道没多久的他,对战场的嗅觉还是挺灵敏的。他没中圈套,领着队伍就直接奔黄河而去了。
他拦住第二批部队,不让过河。结果,已经成功渡河的西路军就成了孤军奋战,只能独自继续前行。
那时候的西路军啥后勤都没有,也不可能等来帮手,啥都得靠自己搞定。就在这么艰难的时刻,他们撞上了马家军的部队。
跟其他地方的军队不同,马家军一直以勇猛出名。他们虽然武器装备不行,但打起仗来特别拼命,经常让我军受到很大的损失。
特别是他们的骑兵部队,实在太难对付了。步兵跟骑兵打本来就不占便宜,加上咱们骑兵数量少,跟敌人的骑兵交锋吃了大亏。
西路军的的故事以悲壮告终,程世才虽然从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幸存下来,但这场战斗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那时候,他和李先念并肩作战,带着队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新疆。从新疆归来后,他没再上前线打仗,而是转到了中央党校和抗大去进修学习。
【授衔中将】
在整个抗战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后方,很少冲到前线去。等到后来评定军衔时,他这段后方的经历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日军投降后,他才又一次带兵,担起了率部队进山海关的大任。他到东北后,拼命壮大武装力量,建起了根据地,为我军在东北站稳脚跟立下了大功。
辽沈战役打完后,他接到命令,带着队伍悄悄去张家口。这次行动得保密,毛主席反复强调,千万别露馅儿,得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
不过在路过密云那会儿,他搞错了情况。不但没能攻下密云城,反而还让敌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这样一来,毛主席想要包围消灭敌人的计划就暴露了,他也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重责。
那时候,他是东野的兵团头头,在那种情形下犯了这么个大错误,自然对他以后领军衔有点影响。尽管后来杨得志接手,把毛主席的计划给办成了,可毛主席心里头还是很不高兴。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去了南京军事学院进一步学习,后来被毛主席点名担任公安军的第一副司令。
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时,他并没上前线,而是留在国内负责公安军的事务。
尽管他资格挺老,但由于错过了不少关键战斗,常常不在军队岗位上,因此经过全面考量,中央还是给了他中将军衔。
跟他比起来,李先念的经历那可丰富多了。从新疆回来后,李先念也在延安待了一阵子学习,接着他就返回部队,领着战士们在敌后进行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新四军时期,他组建了豫鄂地区的游击队伍,带着队伍跟日伪军打了好多硬仗,还把这支队伍发展壮大了。
抗战结束后,他带着部队跟国民党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当国民党军队攻打过来时,他指挥了中原大突围。直到1949年5月份,他才离开部队,开始到地方上工作。
因此,尽管他和程世才以前是一起打仗的好伙伴,但他的经历比程世才更为丰富多样,被评为大将军衔那是当之无愧的。
他只是为人很谦逊,加上当时毛主席他们已经决定不参与授军衔,于是他效仿毛主席的做法,也婉拒了大将军衔。
不论是李先念还是程世才,他们都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咱们能做的就是记住他们,别让英雄被历史给遗忘了。
配资炒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