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广东省医师协会
编辑 | 刘家碧
初审 | 孙巧
终审 | 罗艳琼
为进一步树立广东省优秀医师典型,弘扬广东医师精神,擦亮广东医师品牌,提升广东医师的影响力,展示鲜活立体、医术医德兼具的广东医师形象,广东省医师协会重磅推出“365位医师的365天”系列宣传项目。他们如春风化雨,滋润患者的心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学人文精神的真谛。
胃肠肿瘤如今已成为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狠角色”,发病率与死亡率在肿瘤谱中名列前茅,我国更是胃癌、结直肠癌疾病负担重灾区。而在直肠癌领域,形势愈发严峻,中低位直肠癌高发,还呈现年轻化趋势,这给胃肠外科医生出了道棘手难题。不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魏波团队,却在这困境中开辟出了新道路。
展开剩余68%医学创新,攻克直肠癌功能保护难题
以往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常被排尿、性功能障碍“纠缠”。在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卫洪波教授引领下,魏波所在团队深入钻研,创新性提出保留邓氏筋膜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iTME)。
来源 / 广东省医师协会
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iTME术后2周男性排尿功能障碍率由25.4%降至6.8%,术后12个月勃起功能障碍率由34.2降至12.5%,术后12个月射精功能障碍率由29.4%降至10.0%,且三年随访证实不影响远期生存率,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提升。
聚焦保肛,提升患者生活品质
大家对直肠癌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否保肛。随着医学进步,新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不断涌现,微创手术技术持续革新,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不再是奢望。除非肿瘤严重侵犯括约肌,多数患者经术前综合治疗都有保肛机会。可保肛后又有新问题——排便功能障碍,即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表现为:大便频数、排便急迫、大便失禁等。
来源 / 广东省医师协会
LARS发病率在直肠癌术后2年内高达60%-90%,部分患者症状甚至长达10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魏波团队积极探索,采用药物、生物反馈治疗、骶神经调控、康复锻炼等多种手段,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排便相关症状。
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医院主导下,魏波教授所在团队分别成立了胃肠手术功能保护中心和盆底医学中心,集结多学科力量,构建特色防治体系,从预防到干预,全方位保护直肠癌患者术后盆腔器官功能。医学不止于治病,更在于守护患者生活质量与尊严,魏波医生和团队的努力,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来源 / 广东省医师协会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炒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